【移植胚胎】中大醫學院研胚胎預測平台增人工受孕成功率 料明年底推出市場
發布時間: 2021/09/17 10:53
對於有成孕困難的夫婦來說,進行體外人工受孕是可考慮方法。不過,移植胚胎失敗的概率大,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趙銘鵬因此研發出預測平台,評估胚胎的發育潛力,提升準確選擇可成功存活胚胎的機率,亦協助求助人士決定適合的移植方案。該團隊更入選第7屆中大創業日創業大賽5強隊伍。
要進行體外人工受孕,需先從夫婦身上取出卵子及精子進行體外受精,並置於培養箱讓胚胎自然分裂3至5天。
中大威爾斯親王醫院輔助生育技術中心副所長鍾佩樺解釋,患者可選擇在第3天或第5天時將胚胎移植至體內,但於第3天移植的受孕成功率較低,而第5天則胚胎凋亡機會較高,因此部分排卵數較少的女士,臨床上更偏向保守的移植方案。舉例來說,若女性排出10粒卵子,保守估計可以培養出6個胚胎,在第3天可做到3次移植,每次成功率只得3至4成;若於第5天移植,成功率則約4至5成。
評估發育潛力 料明年底推
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、曾於內地一間輔助生殖中心任職胚胎師的趙銘鵬說,如可盡早知道每個胚胎的發育潛力,患者就可以選擇較合適的移植方案,以間接提升移植成功率。因此他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員合作,建立受精卵圖像分析演算法,開發早期囊胚預測平台,透過180至200張捕捉胚胎發展的圖像,識別及分析胚胎的發育特徵,胚胎形成後30小時內可判斷有關胚胎是否能發育至第5天。
趙銘鵬說,團隊曾向威爾斯親王醫院收集600多宗個案進行分析,得出預測平台的預測綜合靈敏度達0.86,即每100個能發育成囊胚的胚胎中能成功識別出86個。趙銘鵬目前正在本港及內地申請醫療器械註冊證,預計明年底可以正式推出市場。
中大創業大賽 躋身5強
趙銘鵬團隊入選中大創業大賽5強,其餘入圍隊伍包括研究提升研發疫苗效率的團隊、研檢測多種氣體污染物的技術,及有助偵測疾病特徵的醫療輔助工具等隊伍。該比賽是本月24至25日舉行的第7屆中大創業日重頭戲,活動亦會進行綫上展覽,展出逾100隊初創團隊項目。大會將辦7場講座,亦有由創業校友會舉辦的創業工作坊。
健康台最新熱門影片:
一文看清不同疫苗獎賞及優惠:https://bit.ly/3vw84v0
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,即看:https://bit.ly/3cNFwr7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記者:黃悅晴